“高蛋白”不应成为饲料卖点!2023年11月7日,在第14届世华会上,麦康森指出,中国水产饲料鱼粉用量远高于国际水平,是造成蛋白原料价格攀升的一大原因。
自1992年在广州成功举办第一届以来,世华会已经连续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了13届。
2023年11月7日,“第十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简称“世华会”)于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顺利召开,来自海内外200余家单位的1800余名水产饲料营养界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规模空前。
本届世华会由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承办,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粵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旺海精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雅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致辞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国雄致辞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督察专员李冠强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致辞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谭北平开幕式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麦康森:
直击行业痛点与机遇挖掘,我国水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们中国水产养殖业现在的痛点是什么?”麦康森首先对行业痛点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对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这几大痛点问题:缺乏良种好苗;养殖效益差;病害频发;行业无序发展;污染与环保压力;从业者老龄化、知识水平较低;新技术欠缺;设施设备落后;养殖密度过高;水产品相关品牌少;养殖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投入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化程度低;行业协会话语权不足;加工、流通环节薄弱等。
而在水产饲料行业也存在原料短缺、价涨掺假;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工艺技术创新不足;低价低质、同质化;标准法规滞后;中小企业难存活与垄断;产学研结合不足;环保压力大;从业者素质待提高;研发投入少;营养与原料数据库缺乏等痛点问题。
麦康森指出,国际上水产饲料中鱼粉使用比例为海水虾12%、海水鱼18%,而国内企业在海水虾饲料上的鱼粉用量达21%左右,比1990年(超过40%)减少了一半,但比国际水平高出近一倍;而海鲈、石斑鱼、大黄鱼、金鲳鱼、大菱鲆等海水鱼的鱼粉用量平均值超过32%,远高于国际水平,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上也比国标或行标高出3%~9.5%。
“国内饲料企业对鱼粉和蛋白资源的过量使用,必然导致蛋白质原料价格不断上升,低质原料泛滥,原料掺假等问题出现,成为我国水产饲料业第一大痛点。”他说道。
因此,麦康森总结道,当前地缘政治战、热战导致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核废水排放对全产业链的影响、房地产暴雷、消费不振、预制菜发展受阻、产业链各个环节亏损……我们都应调整心态、降低期望,高增长、赚快钱、暴利的时代已过去,微利时代已然来临。不要轰轰烈烈地逆潮流而动,而要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最后,麦康森提出,我们应当静心研究行业痛点,研发消除每一个痛点的技术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比如培育新良种、开发新蛋白源等。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王卫国:
可持续鱼虾饲料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新进展
王卫国在会议上分享了关于新时代可持续鱼虾饲料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的新进展。这些进展旨在支持满足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他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可持续鱼虾饲料生产系统,其中包括饲料生产系统、可持续饲料生产系统以及可持续饲料加工技术与装备。
随后,王卫国详细介绍了可持续鱼虾饲料加工装备技术的进展,其中包括饲料加工设备的新标准和新技术的示例。这些新技术包括新一代高效节能锤片式微粉碎机、新一代高效节能立轴锤式超微微粉碎机、全自动微量/毫微物质配料秤系统、新一代高效节能烘干机、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发酵设备、超微粉碎机空气循环利用节能技术、新型真空喷涂机和新型双螺杆膨化机。
最后,王卫国介绍了可持续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饲料加工技术的新标准、主要研究论文以及可持续鱼虾饲料加工工艺的新技术示例。这些新技术包括原料与成品储仓散装化、双低多样化鱼虾饲料的粉碎配料工艺、强化和优化调质工艺,以及采用新型提质和节能减排膨化烘干等加工设备。
这些新技术和进展有望为鱼虾饲料生产提供更可持续、高效和节能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 李杰人: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热点展望
李杰人首先谈及对中国渔业的基本认识,据他介绍,2022年中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865.9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提供了我国1/3的动物蛋白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8.63公斤,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两倍。
水产养殖已成为中国渔业发展的主体方向。2022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565.5万吨,养捕比达81:19,占世界养殖产量的60%。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引领了世界渔业发展方向。中国是世界各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走出了一条“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颠覆了世界以捕捞天然资源的渔业发展模式,并显著提升了渔业生产生态系统的功能。
李杰人认为,看待中国渔业的未来发展,增加水产品的供给,保障食物安全仍是产业的首要任务;第二是要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展水产养殖业;第三,生态工程化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必由之路;第四,向深远海进军是水产养殖的必然方向。
“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热点方向,一是优良品种选育,选育方向由生长性况向抗逆、品质、低耗等拓展;二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化,结合工程手段逐步实现池塘尾水治理和循环利用,以及逐步发展到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三是大水面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四是高效陆基(船基)工厂化集约养殖;五是深远海海水养殖;六是疫病防治技术;七是饲料鱼粉替代技术。”
最后,他建议,集约化养殖发展对饲料需求日益精细化,应建立高通量的原料及产品检测及共用共享机制,重视对生产加工工艺的稳定性研究;营养研究应不仅从饲料角度,也应从养殖生物角度研究,比如节饲(耐粗饲)驯化育种和肠道微生物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何艮:
饲料蛋白的从头合成——概念与实践
何艮在报告中强调了饲料蛋白的关键性,特别是鱼粉对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的良好表现。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实践,包括通过氨基酸模式重新设计饲料蛋白,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实现从头合成饲料蛋白,以及制定新的饲料蛋白配伍原则,实现高效利用。
饲料成本上升,鱼粉价格飙升。对此,何艮提出破解鱼粉难题的三步走战略:分别是解构鱼粉、重构鱼粉以及替代鱼粉。在解构鱼粉中,他给大家介绍了营养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并重点讲解了营养代谢与效应动力学实现对于营养利用与产出的准确定量分析。
谈及重构鱼粉,他以大菱鲆的实验设计示范为例,得出SUPAMEAL可以匹配甚至超过秘鲁超级鱼粉实现完全替代。何艮称,替代鱼粉需要一个技术体系来筛选出最优的蛋白源。他通过南美白对虾鱼粉替代中试示范,发现等蛋白替代商业料中50KG鱼粉,饲料成本显著下降。这些方法有望为饲料蛋白领域带来创新和效益提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 孙永华:
鱼类脂肪酸合成的遗传改造及其对生殖的调控作用
鱼类是诸多营养素,如OMEGA-3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重要来源。但是,与人类一样,鱼类自身并不能“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N-3 PUFA,仅能从食物链中获取。
孙永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将线虫的△12去饱和酶和△15去饱和酶编码基因转移至鱼类基因组,使得鱼类首次获得从头合成N-3 PUFA的能力,从而构建了一个内源DHA合成增强模型。另一方面,系统敲除了斑马鱼的脂肪酸延长酶和去饱和酶基因,构建了内源DHA合成缺乏模型。
孙永华团队利用这些模型发现,DHA通过激活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编码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孕烯醇酮的生成,进而保障微管组装和卵子质量;通过促进线粒体动态和功能从而提升精子质量。这些发现揭示了DHA促进鱼类配子发生和配子质量的新机制。
挪威国家营养与海洋食品研究所高级科学家 KRISTIN HAMRE
大西洋鲑养殖中饲料原料的变化:鱼类健康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饲料改善策略
KRISTIN HAMRE通过报告主要分析了替代鱼粉和鱼油的饲料原料在挪威三文鱼工业中的应用的现状、发展和前景,以及替代鱼粉和鱼油对鱼类健康和福利方面的最新挑战。她强调植物性饲料中,除了氨基酸和脂肪酸缺乏外,可能还缺乏微量元素。此外,她还介绍了氧化还原生物学在鱼类健康和福利中的新应用。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张晓琳:
饲料真菌毒素防控与脱毒技术开发
真菌毒素是丝状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的一类分子质量小、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毒害作用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粮食损失达3100万吨,真菌毒素污染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
张晓琳在会上阐述了真菌毒素的来源及对水产动物的危害,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防控技术,以及基于固态发酵、生物酶解及物理吸附为主的真菌毒素脱毒技术等研究进展,以期为降低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的发生,减少真菌毒素污染损失和提高饲料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法国波城大学教授 STEPHANE PANSERAT
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新的见解及改善策略
STEPHANE PANSERAT在报告中主要综述了糖类在葡萄糖不耐受食肉性鱼类的利用现状。报告内容主要以虹鳞为例,介绍近年来有关糖类对虹鳞肠道微生物群、肝脏基因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影响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为了改善虹鳞对糖类的利用效率,他和大家分享了最近在实验室开发的一些新策略:如代谢程序化,使用不含鱼粉和油的新饲料,以及益生元使用等。最后,他和大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解绶启
水产饲料替代蛋白源研究与应用的思考
中国是原料短缺大国,主要蛋白源进口依赖度高,主要蛋白源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到2050年,水产养殖总量将达到8000万~1亿吨,水产饲料需求量5600~7000万吨(70%来自饲料养殖),对饲料蛋白的需求将达到1680~2100万吨(按30%饲料蛋白估算),相当于需要鱼粉2500~3100万吨,豆粕4400~5500万吨。
解绶启指出,目前非常规原料主要包括单细胞蛋白(酵母及其它真菌、细菌、微藻等)、昆虫蛋白、动植物加工副产物(禽肉粉、肉骨粉、羽毛粉、棉籽蛋白等)以及其它原料。“而在不同养殖目标下,饲料蛋白源的利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比如快速生长的蛋白源策略、最低成本的蛋白源策略、优良品质的蛋白源策略等。”
在快速生长的蛋白源策略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优质蛋白源、平衡氨基酸、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等,让养殖动物快速生长,实现早上市、错峰上市、卖高价的目标。同时经过实验显示,高鱼粉饲料可有效提高生长速度;而在草鱼饲料中使用混合蛋白才能获得最大生产效率,比如使用一定的棉粕替代鱼粉;合理的饲料氨基酸模式可促进鱼体的生长和饲料利用;补充晶体氨基酸的饲料可获得鱼粉蛋白相同的生产性能;需要关注可消化氨基酸模式。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行业,我们的蛋白源十分紧缺,应该充分考虑动物的需求和养殖目标,精准原料,精准配方,精准加工,精准投喂,实现养殖的高效、环保、优质、安全、低碳。而现在饲料企业用了很高的蛋白含量,实际上却是增加了环境负荷和饲料成本,又浪费了宝贵的蛋白原料,高蛋白不应成为当前饲料的卖点。”解绶启说道。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1098号 电话:400-011-3626 邮箱:shjgsw2021@163.com 国际站网址: https://shjgsw.en.alibaba.com/
上海嘉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182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