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连续12周下降,实惠大众的同时,生猪养殖的公司日子却并不好过。猪价大跌并不止关乎成本价,更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股价岌岌可危,而这或许才刚刚开始。
温氏股份4月21日发布2020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预告,去年净利下降46.83%,2021年净利润下降71%,截至2021年4月22日,股价更是从2019年3月13日的最高点36.16元,下跌了57%。
温氏股份不是第一个公告业绩下滑的,更不是最后一个。
作为采用自繁自养模式的新希望在4月14日率先发布了一季报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1.2亿-1.8亿元,同比下降88.94%-92.62%。正邦科技4月13日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下降66.32%-77.36%。4月14日天邦股份公告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减少50%-60%。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要怪这连续12周下跌的猪价。作为猪肉爱好者的我,终于又吃得起猪肋排了。
这几家业绩下调的生猪养殖公司,对于业绩下滑原因也是直言不讳,均在公告中称,今年一季度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叠加饲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就是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公司盈利减少。
巨丰投顾认为猪周期红利已结束,猪价下跌成常态,未来拼的是管理和成本优势,即使猪价继续下跌,自繁自养的龙头股依然可以通过出栏量增加来平滑整个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对于公司股价来说也有明显支撑。
猪价到底跌了多少?依然有回调空间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截至2021年第14周(4月5日-4月11日),全国白条肉(下称“猪肉”)平均出厂价格为31.36元/公斤,环比、同比已连续12周下降,从年初的46.26元/公斤跌至31.36元/公斤。
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下称“生猪”)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亦连降12周,期间环比虽然在3月1-3月7日当周微涨,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年初为36.63元/公斤,目前为24.10元/公斤。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1.87元/公斤,一季度全国猪肉价格下降近三成。
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明显 过去15年经历了四个波动周期
第一个周期:从2006年7月开始,国内生猪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到2008年3月达到这波上涨的高点17.3元/公斤,涨幅高达达到156%。同年4月开始,生猪价格调头向下,下跌周期持续到2009年4月的9元/公斤,回落幅度达到48%,猪价几乎腰斩。猪价跌到最低点后2009年猪价只是出现小幅反弹,年底猪价开始二次探底,一直跌至2010年4月,价格再次回到10元 /公斤附近。
第二个周期:从2010年5月开始,生猪价格开始持续走强,行情一直上涨到2011年的7、8、9月高位震荡,价格最高达到19.3元/公斤,涨幅高达到110%。2011年中秋节后生猪价格开始下滑,到2013年4月左右第一次探底,跌至10.5元/公斤,跌幅达45%。由于禽流感带来的猪肉替代,猪价第一次探底后出现反弹,一直持续到2013年9月,之后猪价便开始回落,下跌行情延续到2014年4月,出现第二次探底,跌至11.6元/公斤。
第三个周期:从2014年4月中旬起,猪价再次进入上行周期,到2016年4月突破20元,5月达到峰值21.2元,涨幅达到103%。随后猪价进入一个下行趋势,这个下行趋势持续到2018年。2018年下半年中国爆发了非洲猪瘟疫,之后生猪价格的涨跌幅和波动规律出现了变化。
第四个周期:生猪价格从19年上半年,而仔猪价格从18年年底开始再次进入上升周期。从19年二季度的南方疫情蔓延叠加同年7月到8月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养殖抛售叠加生猪存栏下降,至2019年10月底,全国均价逼近40元/公斤,2020年期间虽然价格有所波动,总体来说一直维持在30元/公斤以上高位,临近2020年的年底,猪价有所回调。
巨丰投顾认为一轮猪周期大约4年左右,这一轮猪周期从2018年算起,预计还有1年的时间才能见底。
若猪价跌回到20元/公斤水平 考验各家公司的将是成本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生猪存栏4.16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4.2%;猪肉产量1369万吨,同比增加31.9%。据统计,2021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4家猪企预计出栏生猪1.3亿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预计到今年6月份左右,生猪存栏量将会完全恢复到2017年的存栏水平。下半年全国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有望完全恢复正常,届时猪肉供应形势越来越宽松,从价格上来看,猪肉价格同比也会继续出现下降。”
巨丰投顾:管理+成本优势 对自繁自养模式下龙头股的股价有明显支撑
巨丰财经独家连线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
其中牧原股份董秘表示:将于4月30日公布一季报,一季报数据与预告内容差别不大,就在一季报预计之中数值当中,同时表示猪肉价格下跌对公司影响不大,出栏量增加比较大,未来仍将保持过往的增长趋势,对股价走势不做评价。
其中温氏股份董秘表示:猪价的连续下跌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不光温氏股份,所有行业内的公司影响都很大。而且“公司+农户”模式下进行了升级,升级为“公司+养殖小区”,由公司自建场地,集中管理,把劳动密集型的施肥等部分让农户去完成,帮助他们致富,公司负责其余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对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公司的生猪养殖成本略有增加。目前也没有自繁自养的计划,而且温氏股份也是最早、总体出栏量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对于股价和生猪周期无法预期。
截止发稿,新希望没有联系成功。
巨丰投顾认为今年猪价下降成常态。未来拼的是管理能力,尤其是成本优势。自繁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比起“公司+农户”的模式更加标准化,所以即使猪价下跌,依然可以通过出栏量的增加还达到“以量换价”的效果。
但是猪周期红利结束的背景下,“公司+农户”模式的公司生存将更加艰难,不排除猪价跌破成本的可能性,所以更看好自繁自养的牧原股份和新希望集团,比起新希望集团来说,牧原股份更专注于生猪养殖,养殖成本全行业最低,所以猪价下跌虽对公司盈利有影响,但是依然出栏量显著增加,可以平滑整个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对于公司股价来说也有明显支撑。
牧原股份在整个养猪行业中成本最低 来源:开源证券
猪价向下拐点已成共识 生猪养殖将向头部集中
此前西部证券研报表示,2018年的非洲猪瘟改变了国内养猪环境,除了加快养殖规模化进程外,还对养猪给出了更高的生物安全防控要求。考虑到非瘟常态,未来5年规模养殖仍会加速,看好养殖成本低且产能扩张速度快的标的。
未来5年生猪养殖仍然会加速向头部集中。散养户因为老龄化和养殖门槛的提升逐步退出行业,规模养殖快速集中。从上市养殖企业2019年出栏以及2020-2022年出栏预测数据来看,三年时间头部10家的市占率可能会从之前的7%短期提升到30%,到2025年有望提升到40-50%,行业完成规模化进程。以养猪龙头牧原股份为例,公司2020年出栏约1800万头,未来出栏量可以接近1亿头,成长性十足。此外,对于优秀的团队,生猪养殖完成规模化后又可以向下游鲜肉深加工等延伸,开启新的成长空间。
猪价下行后,对公司自身的阿尔法要求更高,未来板块难有趋势性的行情,个股分化是主要的走势。有独立行情的标的需同时具备低成本和快速扩张两个因素。
我国现有的生猪养殖主要分为三种:农户散养、公司+农户、公司自养模式。上市企业中,牧原股份是“自繁自养”模式的代表,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则是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
而牧原股份因为采取全程自养方式,使各养殖环节置于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有效避免了市场上饲料、种猪等需求不均衡波动对公司生产造成的影响,使得整个生产流程可控,增强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得公司养殖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公司。
国信证券看好生猪养殖的自繁自养模式 首推龙头牧原股份
考虑到牧原股份2020年底262.4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和131.9万头的后备母猪存栏,国信证券认为公司2021年生猪出栏有望达到4300万头,相对2020年的1812万头出栏量,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另外,给予2021全年猪价21元/公斤保守预测,公司完全成本13.5元/公斤的假设,对应公司2021年净利润约346.1亿元。考虑到公司目前产能布局已超8000万头,国信证券预计公司2022年出栏有望实现6000万头,对应净利润约297.6亿元。
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背景下,未来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有望在未来2-3年内加速完成。
核心推荐成长股牧原股份。核心关注三点:
1、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会更加奖励管理能力强的养殖群体,业绩分化可能更为极端;
2、猪价下行速度放缓,规模养殖市占率快速提升。核心推荐养殖成长股牧原股份,建议布局不能证伪的养殖领先者。
3、牧原凭借自繁自养养殖模式,防控疫情优势明显,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另外,考虑到牧原成本低&出栏速度快,是行业优质成长股,业绩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1098号 电话:400-011-3626 邮箱:shjgsw2021@163.com 国际站网址: https://shjgsw.en.alibaba.com/
上海嘉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182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