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1-3626
当前位置:
谈牛论羊丨干货满满的听课笔记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8-25 | 20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引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应对禁抗时代养殖业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发起的“2020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云峰会之五-反刍动物养殖与营养调控论坛”于2020年8月14日于线上举办,共引得13万+以上行业人士观看。
本次会议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主办、华信共享智库承办,北京亚禾营养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获得北京永和荣达饲料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得到中国畜牧兽医报、博亚和讯、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农牧前沿、畜牧大集网、改变饲届、《中国乳业》杂志、《养牛》杂志等多家媒体单位宣传报道和即时转播。

翘楚荟萃 共话健康养殖
会议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院卜登攀研究员主持,论坛主讲嘉宾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志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红建、亚禾技术总监刘喜军;永和荣达技术经理赵学军、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刘帅参与了互动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教授以“后备奶牛培育理念与产业实践”为主题,围绕初乳管理、生长培育、饲喂管理、经济效益等八个方面讲解如何培育优质后备奶牛。初乳“1-2-4”标准化操作程序,即1小时内饲喂新生犊牛4 L初乳,并在2小时内将初乳挤出保存,是保证犊牛健康成长的第一步。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优质初乳(IgG > 50 g/L)的比例达83.6%,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也达到了97.5%(TP > 5.2 g/dL),这表明我国规模化牧场初乳管理较好。针对业界普遍关心的哺乳犊牛是否应该饲喂干草的问题,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规模化牧场在哺乳期饲喂干草的比例从2016年的3%增加到现在的20%,这代表了大家在观念上的转变。当然,目前针对犊牛是否喂草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是在对犊牛生长性能的研究上,部分研究表明哺乳期补饲粗饲料有利于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增加,但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了相反的试验结果。但是在增加瘤胃稳态,满足动物福利方面,哺乳期添加粗饲料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哺乳期日增重是牧场关注的重要KPI之一,对我国1.6万头牛的数据剖析发现,随着日增重的增加,头胎305 d产奶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当日增重为800-1100 g/d时,头胎305 d产奶量最高。在疾病方面,最新数据显示引起后备奶牛发病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营养代谢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46.0%。我国规模化牧场哺乳犊牛发病率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43.3%下降至2019年的25.4%,平均为32.8%。哺乳犊牛肺炎和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9.3%和11.3%。在后备奶牛培育成本方面,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培育总成本从2015年的20725元增加到2019年的21456元,与同期美国(2017年)的15965元相比,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北京亚禾营养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刘喜君以“肉牛的育肥技术”为题,从牛源及品种、应激期管理、育肥期饲喂和疫苗注射预防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我国牛源地主要包括东北、西北、中原和西南四大优势区域。目前主流的牛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以及本地的秦川牛、新疆褐牛等。其中,西门塔尔牛受欢迎程度较高,其原产于瑞士,肌肉发达,乳房发育较好并且成年母牛难产率较低,适应性强,是奶肉兼用的典型品种。秦川牛是本地优良品种,肉质细致、大理石花纹明显,而新疆褐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抗病能力强。在牛的应激期管理上,应该注意在长途运输以后,及时隔离(30天以上)、消毒和驱虫,同时提供抗应激的营养素,如多维、糖、酵母等,并且注重营养配方的管理和调整。育肥期的饲喂和营养是肉牛培育的重点。在育肥模式上,按照育肥对象不同,可以选择持续育肥(断奶—出栏)、阶段育肥(架子牛育肥,350-400kg)和强度育肥(成年牛),按照饲养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放牧、舍饲栓系或半栓系以及散栏自由采食。在育成期应注重对能量和蛋白的灵活应用,在架子期使用高蛋白日粮,帮助肉牛快速生长,在后期时则主要以能量饲料为主,进行脂肪的沉积。在日粮制作上,应注重对全混合日粮的应用,严格控制全混合日粮的品质,为肉牛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肉牛所用的饲料原料较为广泛,应注意对饲料原料的及时检测,建立相应的饲料原料营养指标数据库。亚禾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相关肉牛营养标准并开发建立了配方软件,采用净能体系以达到肉牛的精准饲喂。在日粮精粗比上,育肥前期推荐30/40:60/70,在育肥中期比推荐50:50,育肥后期推荐70:30。最后在疫苗使用上,推荐使用商品苗,并注意对抗体水平的检测。

中国农业大学杨红建教授以肉羊强度育肥和配料营养诊断为题,围绕肉羊育肥生产、瘤胃微生物消化、肉羊营养饲养特点等五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更好对肉羊进行饲养管理。目前,肉用羊需求量增长快速,主要品种包括小尾寒养、夏洛莱、萨福克、杜泊羊、湖羊等。肉羊育肥生产周期包括妊娠、产羔、哺乳期、过渡期和生长育肥期,其中哺乳期约28天,应加强对初乳的管理,及时挤初乳并进行灌服,保证羔羊及时获得母源抗体;生长育肥期为120-150天应加强营养管理。在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方面,重点在于缩短产羔间隔,做到2年3胎,产5-8只羔羊,同时,在体况方面注意保持繁殖母羊体况为3分。羊作为典型的反刍动物,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维持其瘤胃健康,在高精料育肥后期,日粮中的精粗比不应低于15%,精料中小苏打添加量应为1-1.5%,否则容易造成瘤胃酸中毒,导致死亡率上升。影响肉羊营养管理的因素较多,首先需要提供清洁干净的饮水;能量是配方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应注意在育肥期前期,日粮粗纤维比例不高于14%,在育肥后期不高于12%,并且可适当添加脂肪(不超过3%)来强化能量浓度;蛋白质尤其氨基酸营养对肉羊来讲也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体重和目标日增重进行合理设计。另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也是肉羊营养管理的重点,尤其应该注重为肉羊提供足量的钙,保证钙吸收,同时保持正常的钙磷比例(1.5-2),以防止尿结石的出现;在维生素方面,主要考虑维生素A、D、E、B1、B12的添加管理。目前,小型养殖户在营养管理方面缺乏技术指导,立足于肉羊营养需要,开发便捷易用的配方管理软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养殖户提升饲养管理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卜登攀研究员围绕奶牛提质增效营养管理策略进行分享。目前,我国生鲜乳产量不断增长,尤其在2010年以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规模化牧场成为了奶业发展的主体,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在提升单产水平和奶牛养殖效率上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反刍动物营养创新团队多年来围绕营养管理策略,利用营养“金字塔”来全面提升奶牛的营养管理水平,即加强氧气、水、粗饲料与有效纤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与维生素等全方位的营养管理。在饮水管理上,注重为奶牛提供足量的饮水,并且保证饮水质量和饮水舒适。碳水化合占日粮60-70%,是奶牛重要的能量来源,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平衡NDF和NFC,从而保证奶牛正常的瘤胃功能和代谢状体,并且团队研究发现当日粮NDF和淀粉的比例为1.71时,氮素的转化效率最高。蛋白质营养研究较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氨基酸营养层面,在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日粮中可代谢蛋白的供应,并且可以考虑向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来平衡日粮氨基酸营养,降低日粮成本。脂肪能值较高,是奶牛重要的能量来源。目前,逐步提出奶牛理想脂肪的概念,即消化率高容易吸收、价格便宜并且在瘤胃中不容易被破坏。在生产中应用脂肪时,应该注意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脂肪酸的存在形式以及奶牛的生理状体等。最后还要注意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管理。最新的研究并未对钙磷的需求做出大的调整,而指出应该上调奶牛对于镁、钾、锰等一些重要的功能元素的需要量。目前,在奶牛营养诊断层面,利用牛奶中的成分变化,如脂蛋比、脂肪酸组成和尿素氮含量来判断,具有准确高效的效果。牧场在落实营养管理策略的过程中,要保证过程管控,最终达到精准营养的目的。
真知灼见  引发热烈反响

会议互动交流环节,五位大咖以健康养殖和减抗实践为主题,从开发地缘性饲料资源、低蛋白日粮及其过瘤胃产品应用、幼龄反刍动物健康培育三个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热点

围绕养殖成本开发地缘性饲料资源利用方面有何建议?
杨红建教授以肉羊养殖为例讲到,花生秧具有高蛋白、高钙低磷以及易消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但是目前价格逐渐上涨,因此可以考虑开发利用黄豆秸、黄豆夹、卢苇草、大蒜皮等地域性饲料原料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指出,地缘性饲料产品种类复杂,在开发地缘性饲料的过程中,建立对相关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序。
刘喜君从饲料加工的角度讲到,可以充分利用青贮发酵来开发不易储存的青绿饲料,利用膨化技术结合益生菌使用来开发秸秆等不易消化的饲料产品,也可以帮助养殖业降低生产成本。
赵学军指出,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建议适当提高菜粕使用量;在奶牛上可以考虑适当使用尿素类产品,并且尝试使用湿贮玉米,从而帮助企业节本增效。
卜登攀研究员总结到,开发地缘新饲料对于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问题,同时注意对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和营养价值的评定,建立相关数据库。
热点

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对于低蛋白日粮及其过瘤胃产品应用有何建议?
刘喜君强调,亚禾大量的试验表明,肉牛日粮应用中赖蛋白不同于奶牛,其最佳比约2.9:1,应用在肉牛养殖以后,平均日增重可达1.5kg,并且可以降低日粮成本5元/头·天。同时指出,在降低日粮豆粕使用以后,可增加菜粕,如棉饼、棉粕等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日粮成本。
赵学军谈到,低蛋白日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有待开发更多的过瘤胃氨基酸产品,此外,目前国内过瘤胃氨基酸产品以添加剂的形式售卖,价格过高,对于普及使用不利。
杨红建教授以啤酒糟为例,指出酒糟中含有较高的过瘤胃蛋白,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低蛋白日粮时,应注意使用含有较高过瘤胃蛋白的饲料原料。
刘帅指出低蛋白日粮+过瘤胃氨基酸的形式,对于控制蛋白饲料的成本,降低氮排放,提高氮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应该注意选用适合的方法对过瘤胃氨基酸产品进行评估,并且注意不要过度降低日粮中蛋白的含量(不超过2%),还应注意提高日粮中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保证能氮同步释放。卜登攀研究员总结到低蛋白日粮的营养要根据动物实际的生长和健康现状进行应用,并且选用过瘤胃氨基酸产品时要注意对其生物利用率的评价。
热点

饲料禁抗后,对于幼龄反刍动物健康培育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帅以哺乳犊牛为例讲到,从初乳入手,实践好初乳“1-2-4”原则,从而尽早保证犊牛的肠道健康和提高犊牛免疫力。其次,应该注重对犊牛腹泻的防控,可以考虑使用酵母培养和酸化剂等益生元产品来提高有益菌在犊牛肠道的定植,保障犊牛肠道健康,降低犊牛腹泻率。此外,从犊牛福利的角度来讲,可以考虑给哺乳期犊牛添加燕麦干草,来保障犊牛正常的采食和反刍行为。
赵学军指出,禁抗确实给牧场带来了严峻问题,比如球虫问题,但是牧场可以考虑添加植物精油、微生态、酸化剂、酵母副产物等有利于犊牛健康免疫的产品来保障犊牛健康。
互动交流环节,五位大咖的真知灼见引发直播间互动区的热烈反响,观众纷纷提问,屏幕内外学习交流氛围特别浓厚。直播结束后,杨红建教授还热心地在互动区回答观众的提问,令人感动。
作者简介:刘帅,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学博士,师从曹志军教授,中国后备奶牛培育协作创新平台学生负责人,首部《中国后备奶牛培育现状白皮书》副主编,《中国后备奶牛黄金标准》主要完成人。曾留学于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部、美国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多次在PDPW、ASAS、ADSA等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先后获得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奶牛信号培训师资格,全国牛精英挑战赛冠军等荣誉。

直播回放
反刍动物养殖与营养调控论坛
直播回放  精彩时刻  精准聚焦
华信共享智库 
传播知识  分享经验  启迪思想


新闻中心
NEWS